首頁>彩雲藝術空間>2017林伯城「理想國」金屬雕塑展
2017林伯城「理想國」金屬雕塑展
在林伯城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欣賞到他對於金屬材質加工的熟練,與透過焊接技巧所展現出細膩的金屬材質特色。在他的作品中,「金屬」得以體現出很細膩的材質特性,他透過金屬翻模、焊接與鍛打等繁複的加工方式,形塑出各種巧妙的人體變形與狀態,透過不同的金屬連接也強化與拓展創作的領域與多樣化的金屬特徵。
 
    來自於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理想國」論述中,所闡述的人與國家(或稱為烏托邦),詮釋出人所扮演相連結的正義、秩序等角色的精彩論述。「理想國」是此次金屬雕塑展所設定的主題,從他部分的作品中,透過對於當代科技進化程度所反映出年輕世代對於宗教的認知與當下社會所呈露的內涵有著極大的差距。其實透過「理想國」所提出的作品內容,可以看出對於宗教(或是神)的疑問,在疑問之中似乎可窺見「神性」與「人性」之間的端倪,其發表的作品中「創造上帝」、「晚餐」、「救世主」等大部分指向基督教的宗教內涵,在基督教中「神的人性」與「人的神性」或是「神的人性與神性」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密切關係,或許在他未來的作品之中能夠有著更多有趣的變化與發展性。
 
    藝術家透過對自身生命的觀察與體驗創作作品,從自我的價值觀中發現與創造,在他的作品之中透過較為悲觀的思考方式想像未來,或許也是強化鋼鐵創作的一種表現力。鐵雖具有堅硬的金屬特性,但是氧化、生鏽後大多會呈現出斑駁的材料情感,當鐵鏽與造形體結合後也容易令人感受到古老與破舊。他如此描述鐵與作品間的關係:「...因為生物體內元素的關係在嗅覺上鐵鏽又與血的味道相近,讓這個金屬材料與生物的關係十分緊密,也作為死亡與地獄的想像畫面裡常出現的金屬...」單純就作品的強度而言,他所創造出「個體」的精神性,經過形體的反覆連結與分離的重複過程後,透過「理想國」影射到一個複雜的社會結構體而言,金屬雕塑得以展現的主題性邁出了另一個領域與方向應是此次展出的重要訊息。
 
 
 
策展人  宋璽德2017/8/20

 
 
© 2024 LIH PAO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人次:293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