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活動>麗寶>【師法自然的雕塑家 - 楊英風II】

楊英風對藝術的熱情從早年的紙雕、油畫、版畫、漫畫到晚年的景觀雕塑中可見一斑。然而這些創作,從對母親的思念到對自然的崇敬,外表內斂的楊英風藉由作品,真實呈現內心生活於這片土地的濃烈情感,這期我們帶大家細品讓他躍上國際舞台的不凡之作《鳳凰來儀》。
 
1970年3月政府爲參與在大阪舉辦的日本萬國博覽會,決定在知名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中華民國館前放置景觀雕塑作品,因而邀請楊英風創作。由於創作時間急迫,從草圖、修改、定稿到施工不到四個月,在這樣的高壓下,楊英風對母親的思念湧出,他曾在日記中寫道「母親身著黑絲絨長旗袍,端坐於鏡前描眉、點胭脂,化好妝後緩緩轉身、起立,宛如鏡緣那隻雕刻的鳳凰,悠然地從那面古鏡裡走出來。」(擷取自楊英風日記),也因此鳳凰成為了他的創作靈感。
 
他不分晝夜趕工,以剪刀代替畫筆構圖,不停思索如何將堅硬的鋼材轉換成流暢的線條。在不斷嘗試後,他讓載滿重物的卡車在鋼材上來回輾壓,鳳凰的羽翅自然展現在大眾視野。1970年3月14日一座以鋼材塑成的大紅色巨型景觀雕塑《鳳凰來儀》順利豎立在中華民國館前,不僅成爲日本萬國博覽會最耀眼的地標,也同時將楊英風心中對母親的思念化作永恆的鳳凰浴火重生、突破天際。
 
《鳳凰來儀》為楊英風贏得巨大掌聲與榮譽,同時奠定他和貝聿銘爾後的多次合作,其中包含上期介紹1973年設置於美國紐約東方海運大廈前廣場的不銹鋼景觀雕塑《東西門》。做為臺灣第一位公共藝術實踐者,他將自己對自然的情懷與對家人的思念帶入雕塑,並將東方文化融入西方造型,同時也啟迪許多後世雕塑家。雕塑巨擘-朱銘曾說:「若沒有楊英風,就不會有今天的朱銘。」究竟這兩位師徒間有什麼樣的動人故事呢?我們將在下篇揭曉。

上一則 下一則
 
© 2022 LIH PAO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人次:2735832